【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七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蹺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资料图片)
(接前文) 我就举一个例子,说明针灸需要施术者非常有悟性。什么叫有悟性呢?实际上就是非常有灵感,你见到这个患者瞬间你就能想到这个穴位,再加上你对针灸学非常热爱。在热爱的基础之上,你读了非常多的书,你还能记住,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这基础之上你才能联想到这个穴,你连这些穴位都记不住,你怎么联想?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背的八脉交会穴这个歌诀,现在我都能基本上把它顺下来,第一句话叫做“公孙冲脉胃心胸”,公孙对的穴位连的是冲脉。冲脉治疗的病症叫做胃心胸,有胃病,有心病,有胸病。大家注意心和胸,中医里边的所谓的胸指的是胸壁,有点类似现在的心脏病。 心是指的神明,胃是指的胃,也就是胃疼这些病针刺公孙穴,因为它是冲脉所主。
大家知道冲脉是身体非常最内核的一个脉,它在里头有一些十二经脉是浅表的,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都比较表浅。经脉有深有浅,冲脉是非常靠底。你要是打坐,有很多人说打坐,在入静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这种感觉。就是每一条经脉都有自己的走形和感觉,你能找到它的层次非常深。
第二句话叫做“内关阴维下总同”,内关穴跟阴维相连,所以叫做八脉交会穴。八脉就是奇经八脉跟十二正经的这些穴位进行了交汇,这些穴位就通着奇经八脉。第三句话就是“临泣胆经连带脉”,由足少阳胆经当中的临泣穴跟带脉相连。第四句叫做“阳维目锐外关逢”。 目锐眦就是两个眼睛的外缘,两脸眼睛的内缘是内眦,内眦叫做“后溪督脉内眦颈”, 这里边非常很有意思,以前我在门诊上有一个患者来针灸科针灸,是一个住院患者,推着他来的那是一个中风的后遗症。推着他来的是一个护工,护工帮着把患者扶到床上去,已经给他针好了在这等着,因为需要等二十五分钟起针,所以他在等,等着的时候我他就问我,他说:彭医生,你看我这眼睛一直在这儿跳,怎么办?我就问他是眼皮是偏内侧还是外侧,他说是内眦,就那就好办了,因为八脉交会穴,后溪就对内眦。我当时正好是念硕士实习期,然后就取了一个针,消完毒之后就给他针后溪穴,一针下去之后他立刻就停跳,非常快,非常好,他说简直有点太快。
我说这个就是针灸学的一种奥妙。然后给他针完了之后起了针,起了针之后他又推着患者走了,说第二天还会再来针灸,第二天来了之后我就问他,你眼睛有没有好?他说当时好,至少是三四个小时没再跳。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又开始跳了,针灸它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的, 尤其是这些长期的、顽固的疾病,经气不通,需要反复的疏通才能慢慢的巩固疗效。 所以我又给这个护工,他每次推着这个患者来针灸科来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我都顺便给他针一下,针了大概七八次,内眼皮跳就好了。我们为什么当时能想到针后溪穴呢?一般可能就你就会给他针攒竹穴、迎香穴,在眼睛周围找地方或者是精明。为什么针后溪呢?其实就是当时把八脉交会穴背得特别熟,瞬间就反应出来。
“阳维目锐外关逢”,目锐眦就是眼睛的外角,这个地方是外关所主。所以古人写这些歌曲非常的有深意,把穴位跟病症的联系之处,还有他所主的病都写清楚。然后叫做“申脉阳跷络亦通”,申脉穴跟阳跷穴相连。“列缺任脉行肺系”,列缺穴也是临床常用的穴位,列缺是跟任脉相通。任脉我们都知道任督二脉, 任脉是前正中线的这条脉,跟肺系相连, 肺系当中的列缺穴,所以有时候呃逆,你就针列缺,有的时候咳嗽,感觉前胸,就尤其是偏上的部分比较堵,说明整个肺系受阻,也是针列缺,以后我有时间专门跟大家讲这些穴位。 (今日头条 ) 再往后,“阴跷照海膈喉咙”,阴跷穴跟照海穴相连,是通着膈喉咙的。这就是整体的八脉交会穴的歌诀。
我们在临床上,尤其是做针灸或者是做中医临床,有很多歌诀你都得背过,因为歌诀是古人写的,不是现代人写的,这些方歌也好,针灸歌诀也好,你把它背过之后在临床上非常好使,刚才就讲了八脉交会穴的歌诀。 (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七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彭鑫,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